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性笔书画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性笔书画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评价赵贺新的中性笔书法?
首先表明,利益相关,我在跟着赵老师闯关营练字。酷爱写字,毛笔硬笔都喜欢,家里古贴放了两层书柜。这里都说一家之言。
我来简单分析下,其实回答分为两拨人。
第一波是广大人民群众,态度是叹为观止,居然还有这么玩中性笔的,能写出类似毛笔效果(我说类似,并没真正达到)。
第二波是用毛笔的文人雅士,他们觉得笔法不对不正宗,写字缺乏灵性,就是印刷机。
我说下我的想法,赵老师能把中性笔写出这样水平,绝对是一种创新。国家现在不是号召创新?但是创新是不是都要登大雅之堂?
赵老师能够火起来绝对是因为人民群众需要这种表现美的形式,平常我不是科班玩毛笔出身,写不出漂亮毛笔字,也没时间也没办法随身携带笔墨纸砚练习。那我是不是就不能欣赏并创造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美?这时候发现中性笔是个好东西,遍地能找到,抓来就能写,刚好发现赵老师的字漂亮,为啥不能去欣赏并创造美呢?我从来也没奢望自己成为书法家进中书协。
作为曾经书写工具毛笔已经失去实用性,钢笔中性笔失去实用性是迟早问题,除了学生学生还有几个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大量书写。从现在老师的字就能看出来,写字真的不重要,好多老师的字比我上学时候老师的字差好几条街。好了,既然写字与爱好写字已经没有实用性,认真写楷书没有实用性了,写毛笔更没实用性。
另外很多老师说赵老师笔法不对,我觉得毛笔和中性笔差距挺大,拿毛笔笔法要求中性笔就跟我上了博士就要求所有人都去上博士才能工作一样。
另外说中性笔画字,我是这么看。最早这么做的是毛笔吧,什么逆锋起笔,切笔,藏锋,中顿笔,扛肩,做这些动作干嘛用?从书写实用性看,这都是多余的,我写个字大家认识就可以。这是为了艺术性好看漂亮,这是不是在画字?
还有很多人有误解,说中性笔要写出粗细变化出峰,使劲写就可以。一个毛笔老师直接说,使那么大劲不怕得关节炎?这是一个误解,中性笔要能写出粗细变化,需要轻放松。
不管是赵贺新,还是田英章,正楷字都不错,毫末之差,不值计较。凭我30年对书法的领悟,劝大家在楷书上适当用点功夫即可,不要太执迷,除非你立志当个书法家。为什么?楷书没有实用性,日常生活中都是行书,就连学生也是写行书才合适,写楷书快了走形,慢了作业写不完,而行书快点慢点区别不太大,并且行书更附合大众审美。举个例子,春联就很少见楷书的,你平时楷书写得好,人家叫你写幅行书春联你立马焉了。写楷书得身体安静,心跳平稳,手才不抖,而现实中这样的机会不多。不过你若是公安局长倒是很适合写楷书。
赵贺新的中性笔楷书,与田体差不多,漂亮,符合大众口味,确实像是印刷体,千人一面!基本没有什么拓展的空间!
但能用硬笔写出毛笔楷书字的味道,肯定是付出了不少努力!努力加天赋才有了今天的赵体,给中性笔楷书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不论你承认也好否定也罢,赵贺新硬笔楷书与田英章老师的毛笔楷书一样,都会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闪光的一笔!(附本人硬笔行草作品,大家多指正)
不知道是不是开创,但确实硬笔的笔画形态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字本身嘛,尚可。有些字结构上还有些瑕疵。
如果就书法本身有艺术性而言呢,是缺少艺术性的,至少在反田派的眼中,是这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性笔书画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性笔书画展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